2004年10月10日 星期日

經濟書坊》哈佛人的故事【2004/10/10 經濟日報】

書名:記得你是誰
作者:戴西.魏德蔓
譯者:譚家瑜
出版:天下雜誌
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傳統,教授在最後一堂課講述自己的故事,作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。或許是趣聞軼事,或許是感人故事,或許是某段精彩的人生歷練,或許是回顧挑戰、成就與過失。談話內容無一雷同,差異之大不亞於述事者本人的個性。然而,那些故事又都有一貫的主軸,都在說明身為領導人應當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生活。
作者戴西.魏德蔓畢業於布朗大學歷史系,2002年獲哈佛企管碩士。他回憶自己在哈佛商學院第三學期最後一天的情景:坐在座位的他正苦惱活到27歲,第一次嚐到經濟拮据的況味,懶得去想畢業在即的自己如何去償還高達六位數字的助學貸款,只是迫切希望有人領他坐到餐桌前,為他斟上一杯咖啡,然後和顏悅色,語氣堅定的告訴他,一切都會否極泰來。「正因如此,我迫不及待的坐在椅子上等著教授開口。」
猶如每一科的最後一節課,這堂課也瀰漫著一股異樣氣氛。教室裡聽不到個案研究討論,也見不到典型的上課情景:教授每拋出一個問題,就有20個人舉手,爭相發言。「教室裡坐著百來位學生,大家抄好筆記,收起紙張,關上隨身電腦,便保持安靜,因為在這最後幾分鐘,老師將傾訴自己的人生經歷,還要對學生曉以大義,提出諍言。」
適逢人生低潮的作者,一如前兩個學期,仔細聽了教授的人生故事,也像以前心情澎湃,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與同學討論、反覆咀嚼箇中意涵。但在這一次,他特別思索了哈佛商學院這個傳統對正處於困境的自己,有何啟發?從而也想到歷屆哈佛人,從這個傳統所得到的人生啟發。他想:「應該有人好好把這些故事寫下來。」
無論你是初入職場或位居要津,面臨工作壓力或成就競賽,有些更重要、更基本的問題,還是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答案。聽聽這些哈佛教授傳授與學生的故事,或許可以改變你的視野、抉擇與人生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