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

主管經/山寨管理制度

【經濟日報╱林行宜】

「山寨風」是近年的熱門話題,從山寨手機、山寨汽車至山寨明星,「山寨」成了模仿的代名詞。其實,模仿的行為由來已久,只是新冠上一個比較夯的名稱罷了。

有人批判「山寨」品剽竊抄襲、魚目混珠、投機取巧、品質不良…,但若暫擱下山寨品涉及侵犯智慧財產權、商標權之議題。不可否認地,「模仿」一直是人類學習成長的行為模式之一。

新創設或缺乏管理體制的組織,在管理制度的建置上,也常透過仿效標竿企業,在公司內部建立山寨版管理制度,設法將管理體制的水平提升至趨近標竿企業的水準。為此,制度規劃者須曾任職於標竿企業,或透過參與同業聯誼組織、標竿企業參訪等活動,以了解最新管理趨勢或管理工具,並伺機將優質的管理制度引入公司體制中。

在仿效與學習標竿制度時,制度規劃權責單位得避免為仿效而仿效,或為追逐管理流行與趨勢,將不適合企業的制度,削足適履地硬要塞入企業中。此外,得理解標竿制度的內涵與精髓,別只學其形而不知其所以然。

導入山寨版管理制度一段時間後,制度規劃權責單位已藉由導入標竿制度而提升了體制知識,組織成員亦透過遵循山寨制度,體驗優質制度對組織運作效率的助益。接下來,制度規劃者可嘗試進入「客製創新」的階段。

日本家電產業興盛的起源,在於模仿自歐美的原始構想,再賦予巧思與創意,讓產品更貼進消費者的需求。

山寨制度無論多麼精緻,終究是仿效他人創意而得,不見得能夠完全符合企業的特殊需求。引進標竿制度的制度規劃者,也應在自我能力與層次提升後,依據內部需求進行差異化與調整,客製符合企業需求與組織文化特色的制度,展現有別於標竿制度的一面。

山寨版只是個開始,相信許多仿效他人創意的山寨產品生產者,最終多能希望自己藉由站在巨人的肩上,進而開發出獨創性的產品,走出自己的路。

規劃管理制度的權責單位亦同,導入山寨版管理制度只是個過渡歷程。由於企業的產業、規模、文化特色均有所不同,所以制度規劃者應精益求精,讓管理制度更貼近個別需求。但制度規劃者在差異化與客製化的過程中,得留意是否因為過度的風險防範,以致簽核層級疊床架屋;或因想滿足組織成員不同的期望與建議,讓流程過於繁複。

建立符合企業特質的管理體制,是制度規劃權責單位的使命,但運用制度提升運作效率與組織競爭力,則是建立體制的初始目的。若因追求細緻或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而犧牲了運作效率,便本末倒置地誤解了引導管理制度轉型、升級的原意了。

管理制度導引組織成員的行為,成員的行為則形塑成組織文化,組織文化則能產生內部凝聚力與外部吸引力。

身兼此一重責大任的體制規劃權責單位,不僅持續在標竿企業的體制中,尋覓優質且可協助企業提升體質的制度,並依樣劃胡蘆地,在內部建置既炫又新穎的管理山寨制度外;秉持客製與精進的精神,塑造組織獨特文化與風格,更是制度規劃者的終極使命。

【2010/03/17 經濟日報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