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

工作智慧》有時候做得到…

最近出了新書,談一些生活與工作的心得與建議。有些朋友看了後會和我討論書中的內容,其中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寫信問我:「你書中寫的建議,自己都做得到嗎?」

我想了想,回答:「有些做得到,有些『有時候做得到』。」換言之,書中有些建議,就連我「有時候也做不到」。不一定做得到,為什麼還要寫呢?

最近,幾位有菸癮的朋友感慨,在菸害防治法愈來愈嚴的此時,老菸槍好像賤民,全無尊嚴。既然如此,何不戒菸,有些人的答案還是不會。

但若問他們贊不贊成菸害防治法愈管愈嚴,許多人都贊成。贊成的理由非常理性:一是因為不方便,抽菸量明顯減少;一是可避免年輕人染上菸癮,抽菸終究有害健康。

人往往就是如此。很多事情,理性的自己知道怎麼做是對的,但「不理性」的那一面,卻常常操縱的自己行為。

理性的自己知道該節制飲食,但面對食物,不理性的那一面常常變成主角;理性的自己祈願今天要開始規律運動,但不理性的那一面總會有100個理由,讓運動從「明天」開始…。

職場上,類似的情形也常發生,明知不該在不合時宜的時候說出不該說的話,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;常因粗心犯錯,卻總是記不住教訓…。

然而,這一切其實都可以「反過來看」。不理性的一面「有時候會贏」,不正代表仍有理性主導的時候?由此可見,理性仍有機會突破人的慣性或不理性。有時是單純因為理性加強了自己的意志力,有時是因為理性有外力的借助(如菸害防治法)。

正因為理性與不理性不時進行拉鋸戰,時輸時贏,更要不斷提醒自己理性的那一面,該用什麼態度與方法面對工作、經營生活。

這些提醒,倒不是為了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,而是讓自己多一些「有時候做得到」的可能性。

(作者是輔仁大學大傳系兼任講師,著有《生命沒有過渡》)

【2009/02/16 經濟日報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