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10月6日 星期三

生產線上》提升效率12原則【2004/07/17 經濟日報】

鴻海(富士康)在深圳龍華廠區設立IE學院,所有幹部都要參加,以進一步提升效率,改善競爭力。為了感佩郭台銘的的遠見,特以艾默生(Harington E-merson)曾提出的效率12原則,佐以實戰心得印證,並用現代東方觀點加以詮釋,期許工業工程(IE)更能充分貢獻各行各業。
目標明確:不論企業、部門、個人都要有明確目標,才能選對方式及方法。目標根據目的而定,目的根據需求而定,故需求、目的清楚,並考量且符合當時背景、條件,才能定出明確目標。此為首要,否則將一路錯下去。
指令客觀:在自主管理時代,以協調與服務取代領導與管理,以分工和選工取代派工,命令與指示事先協商同意,必須發揮領導藝術,求得兩全其美的理想境界。
共同諮商:每個人只願意努力達成自己所訂的目標,讓執行同仁參與目標設定,將能激發全力以赴的決心。但並非凡事都要參與協調,凡已有制度、規章、標準、判例、默契者,可逕自執行。
制度紀律:制度即道(大家都走的路)理(大家都同意),紀律乃公約,非高壓強制,而是自覺遵行,利己利人。讓每個人有最大的自主發揮空間,卻不脫軌,斯為亂中有序,更貼近人性,才能激發潛能。
公平待遇:只有可以公平衡量的事,同仁才願意全力投入,因此薪資獎懲成為他們最關切的指標。公平(大家同意)、公正(無特權例外)、公開(交流管道暢通)並非口號,而需落實執行。「做好是應該的」,但必須伴隨「做不好事不應該的」,斯為公平。
資訊準確:具體事實、明確數據、效益分析三者齊備,才能正確果斷決策;但資訊不在多,須層別正常與異常,正常部分力求簡化,異常部分嚴密管制。在以快取勝的時代,層別、及時、正確、完整、穩定傳遞資訊,已是重要課題。
計畫排程:訂單或計畫生產一直是二分法的爭論,實際上是考量市場及訂單後的計畫生產。早期是接單製造(BTO,Build To Order),如今乃接單組裝(CTO, Configure To Order),既可有模組化計畫量產效益,又可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。
任務標準:雖然許多企業基於明確權責,制定工作說明書,卻往往經久失修,流於形式;其實,職責表不宜歸屬個人,宜歸屬單位,由主管調派,更能符合實情,發揮整合戰力。
環境標準:各項作業條件如環境亮度、溫溼度、空氣、噪音、舒適度等,製程設定條件如機台速度、壓力、時間、流量、溫度等,宜由生產技術單位測出最佳條件予以設定。
產品標準:從設計開始到量產順利,須交接產品規格、功能性說明手冊及材料明細表,以利採購、生產、品管、驗收。宜由設計單位整理規格確認表,交業務單位與客戶確認,達到開發、生產無疑慮,交貨無爭議。
操作標準:作業行為須依標準達到一致且穩定,才能確保效率及品質。合格標準須符合:新人(有專業背景且學習正常者)看得懂,照做做得對,邊做邊學邊教,一至二周會做80﹪,一至三月可達95﹪。
潛能創意:若能開發每個人的腦力及潛能,針對本身熟悉工作,提出改善創意,常可倍數提升效率。當第一線人員參與管理,當努力與報酬成正比,當目標與考績公平合理,人人將跟老闆一樣,自動自發,愈用愈發。

沒有留言: